 
             0371-66009393
                0371-66009393
             
国家新政出台,药店经营再受影响
录入时间:2025-09-19 11:30
近日,国务院正式批复《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标志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入加速推进阶段。该方案基调明确: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、幸福感与安全感。方案的提出,旨在加强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能力,提升基层服务水平,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优质、高效、便捷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。

该《方案》的发布,也引起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,这不仅关乎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升级,更将深刻影响药品零售行业的未来格局。政策实施或将直接或间接改变药品供应、销售模式、行业专业水平及服务优化等多个方面。
· 药店便捷化地位受挑战
《方案》明确提出:“到2027年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更加合理,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,基本公卫和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,力争居民15分钟可达最近医疗服务点”;“到2030年,基层体系进一步健全,分级诊疗成效显著,群众就近就便享有优质健康服务”。
这一“15分钟医疗圈”的构建,将对药店长期以来作为“健康驿站”的市场地位构成重大挑战。在分级诊疗与医保报销政策的双重推动下,患者在“便捷”与“较便捷+医保报销”之间,可能更倾向选择基层机构就医购药。“近距离+便捷”不再为药店所独有。
政策还强调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,包括孕产妇、0-6岁儿童、65岁以上老年人以及高血压、2型糖尿病、慢阻肺病患者等,要求加强多病共防、多病共管和医防融合。目标到2030年,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%以上。此外,2025–2027年将持续开展“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”行动,完善出生缺陷防治链条,加强儿童青少年肥胖、近视、心理行为异常、脊柱侧弯、龋齿等疾病的防治,增强妇女常见病综合防治与老年健康促进能力。
这些举措将引导常见病、慢性病患者更多流向基层医疗机构,进一步强化了“小病去基层,大病去医院”的政策导向,药店的客流量可能进一步受到直接冲击,使药店在诊疗体系中的角色进一步边缘化。
· 患者加速向基层医疗机构回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《方案》提出,将完善基层发展激励机制,按程序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,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。配套包括特例单议、预付金、协商机制等,遴选适合基层诊治的病种,推进统筹地区内“同病同付”,并完善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差别化支付政策,支付比例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,以促进分级诊疗。
医保支付政策的改革,将显著降低患者在基层就医购药的实际负担,挑战药店一直以来的价格优势。当基层医疗机构能同时提供专业诊疗和价格更具竞争力的药品时,加之带量采购大幅压低药品价格,削弱终端零售药店的价格优势与议价能力,多种因素驱使下,药店的竞争力将被明显削弱。
近年来,随着处方药合理性审查趋严、门诊共济分流落地,缺乏处方资质或医保资质的药店,不得不将顾客“拒之门外”,大量患者重新回流至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。《方案》提到,将明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、三级医疗机构间电子病历、健康档案的互联共享,推进电子处方流转,进一步触发当前连锁药店的发展痛点——对于药店来说,院内处方向院外流转一直桎梏是药品零售行业壮大发展的一大痛点,连锁们渴望处方外流政策能加速推进,若处方加速流向基层医疗,药店将面临更严峻的客流危机。
此外,政策还关注患者用药依从性问题,提出“建立居民连续用药记录管理机制,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安全有序向个人开放,依托数智技术实现基本公卫服务穿透式监管”。患者用药管理本是连锁药企应对行业弱增长的关键举措,但现实中很多企业在此方面仍有不足。若基层医疗机构能更系统、专业地接管这一服务,药店的行业机会将进一步受到挤压。
· 深化服务转型,构建健康生态
长期以来,药店依托平价、便捷、刚需等优势,在资本推动下快速发展,门店发展规模逼近70万家。然而,到2025年,零售药店迎来二十余年来最严峻的挑战,不仅是消费趋势的下滑,更有政策高压与线上分流两座大山,正系统性地改写行业格局,药店传统优势正在消退,行业发展面临更多瓶颈。
作为连接医疗与大众健康的关键环节,药店亟需跳出传统药品销售终端角色,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,努力成为基层医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健康服务枢纽。
以《方案》中提到的慢病病种为例,连锁药店可加强对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患者的用药追踪与健康监测,提供闭环服务。近年来,在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等政策推动下,越来越多企业探索“药店+诊所”模式,引入基础医疗服务,形成“小病到店、大病转诊”服务链,同时拓展健康检测、营养指导、康复护理等高附加值业务。
例如,一心堂计划将约三分之一专业药房升级为“药诊店”,构建“专业药店+医疗生态圈”,以响应全民健康新需求。该企业认为,药诊服务网络正逐步成为基层健康管理的重要支撑,药诊店可依托专业医疗团队,在基础诊疗、慢病管理、健康咨询与用药指导等方面实现突破,提供线上线下问诊及处方外配服务,将专业服务延伸至社区“最后一公里”,显著提升居民健康管理的可及性与专业性。
业内人士指出,在当前格局下,连锁药店还应进一步加强与上游药企合作,保障药品供应与专业支持,积极发展差异化商品策略,如强化DTP药、罕见病用药、中药健康产品等特色品类。可根据地方政策,探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、处方共享、健康档案互通等合作机制,主动融入区域医联体,承接分级诊疗中的药事服务需求。
每一次政策变革都是行业格局重塑的契机。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不仅是一项政策规划,更是对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的深度重构。它也在倒逼药店进行从“被动销售”转向“主动服务”、从“交易场所”升级为“健康伙伴”的转型。当每一家药店都能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,当每一次专业药事服务都能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屏障,药品零售行业才能真正实现从商业价值到社会价值的升华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